【山林知事村】瑞穗走春觀翔鷹自然踏查活動紀錄

文/林宛柔 圖/吳崇閣、黃思維

四季生態皆豐富的花蓮虎頭山步道

位於花蓮縣瑞穗鄉的虎頭山步道屬花蓮分署管轄,是難度等級1、全長2公里的網狀郊山步道。虎頭山爲一丘陵地形,3到4月適合觀察猛禽、5月天氣熱一點,隨處可見甲蟲生物,冬天時則有鵂鶹、領角鴞等,全年生態豐富。

走進動物的時區-猛禽飛舞的春天

3月22日天氣暖和,和一般天還沒有亮就出門賞鳥的行程不同,生態攝影師魯夫特別安排清晨九點在瑞穗段的步道口集合。走進步道前,Woody提醒參與者記得噴上防蚊噴液或是帶著薄外套,並攜帶足夠的開水;而魯夫則是把單筒望遠鏡架好,並教導大家使用望遠鏡觀察鳥類的注意事項與細節。

「此時氣溫較高,熱氣流上升,猛禽類生物特別喜歡利用氣流在天空中盤旋,一方面是可以節省力氣,另一方面也是可以將氣味散發出去,宣示領域。」在魯夫講解的同時,湛藍的天空出現了老鷹的雄姿,魯夫看一眼馬上就認出是鳳頭蒼鷹:「鳳頭蒼鷹是雀鷹類的猛禽,白色的腰部和比尾巴長一點的短翅膀是其特色。」而魯夫也邀請參與者拿起望遠鏡觀察鳳頭蒼鷹抖翅的行為,這是牠們宣示領域性的表現之一。

我們在步道入口合影後,沿著鋪滿碎石的階梯步道緩步爬升。今天並沒有打算把步道全程走完,而是在幾個熱點地區帶領參與者走進動物的時區,觀察沿途豐富的生態。

走不到五分鐘魯夫就要大家停下腳步靜心聆聽,頓時四面八方傳來各式各樣的鳥類鳴叫;樹林間開始有了擾動,一眨眼,黃色、紅色、黑色等各式森林裡的鳥類飛竄出來,好不熱鬧。

「紅黑色的朱鸝是花蓮縣的縣鳥,是春季低海拔常見得鳥類,可以發出三種以上不同的聲音;灰頭山椒鳥身體是鮮艷的黃色,尾巴特別長,因此在空中做定點、轉彎等動作時特別快速靈巧;黑色的小卷尾會模仿鳳頭蒼鷹的叫聲,也是少見兇猛的森林性鳥類,還會攻擊老鷹,所以許多鳥類喜歡跟在牠的身邊。」魯夫如數家珍地生動解說,在這一條短短的步道,我們還聽/看到紅嘴黑鵯、烏頭翁、樹鵲、綠畫眉、黑枕藍鶲、小啄木鳥,以及一隻近在咫尺氣宇軒昂的大冠鷲。

魯夫在春暖花開的季節帶領參與者走入動物的時區眾鳥鳴叫、彩蝶繽紛,為什麼步道生態如此豐富?仔細觀察步道周圍環境,魯夫解釋藤蔓包圍樹林或是樹上附生植物很多的地方,抑或是一大清早陽光曬進步道空曠之處,就是許多昆蟲聚集的地方,因此也會吸引許多鳥類來此覓食。

走入山林請遵循無痕山林準則減少生態干擾

低頭觀看步道鋪面邊緣,有泥土被挖掘的痕跡,原來是喜歡吃蚯蚓、甲蟲的鼬獾所留下來的痕跡。魯夫解釋近年來因爲狂犬病的關係,野生的鼬獾已經減少許多。如果我們在野外遇見不怕光、有攻擊性的鼬獾時,極有可能感染狂犬病,要趕緊拔腿快跑;若不幸被咬到,第一時間到醫院注射疫苗,畢竟狂犬病若發病致死率近100%。

「尊重野生動植物」為無痕山林七大準則之一,自然環境是各種生物的家,在沒有禁止寵物的步道上健行散步,記得一定要繫繩家中的毛小孩;更重要的是,不要餵食野生動物,包含流浪貓狗,尊重並儘量不影響牠們的生活與習慣,讓牠們可以在山林裡繼續繁衍、茁壯。

森林作客禮儀:遇到蛇該如何應對?

在吉蒸牧場用完午餐後,大夥兒驅車前往瑞穗生態教育館,教育館除有策畫定期與不定期的主題展覽,民眾也可以事前預約玉里野生動物保護區及國土綠網常設展導覽解說服務。而魯夫特別借用館方場地帶領民眾認識他所熟知的蛇類生態。

魯夫以生動的解說搭配精彩的照片,讓大夥兒對於蛇類不再那麼感到恐懼,認識毒蛇的生活習性,其中魯夫也特別提醒在野外登山時,避免摸黑走中低海拔山徑、尤其在春夏秋季蛇類活動力較強,在裝備上需要特別注意,盡量穿著長筒登山靴或是雨鞋、長褲長袖等。如果不幸被毒蛇咬傷,千萬不要擠壓或吸取傷口並要減少患部活動;此外要趕緊確認蛇類,在安全的情況下拍照或是錄影,也要用油性筆做記號確認患部腫脹的狀況,並在患部上之處以彈性繃帶稍微綑綁,減緩血液流動。如果確認為毒蛇咬傷,立即連絡救援人員,進入山難處置,爭取救援時效。

【關於山林知事村】山林知事村為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為推廣「負責任登山」態度所打造的登山知能品牌,透過主題講座與踏查活動,邀請專業職人與優質團隊,透過他們的分享與帶領,提升民眾對於自然環境的覺察與關懷,並建立登山安全與無痕山林的知識和態度,開心走入山林,平安回家。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