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山岳
登山是一種親近自然的方式,優質的登山客不僅在意個人安全,也關心如何保護大自然,不在山中留下痕跡。隨著登山活動普及,垃圾與廚餘問題逐漸增加,影響山林的自然環境和生態平衡。為了減少垃圾與廚餘的產生,我們邀請了幾位戶外裝備店的店長,分享他們的實用建議,帶領登山新手和愛好者們學習如何成為優質的登山客。
#村長布告欄 #淨山 #無痕山林
- 行前準備:在山下就減量包裝
在登山的過程中,許多垃圾往往源自於包裝。因此,台北山水的浣熊和Kawas的Jack都建議,在山下就先將不必要的塑膠包裝拆除,讓垃圾留在平地。如此一來,既減少了山上的垃圾產生,也能減少背負的重量。在山下減量包裝的概念其實相當簡單,但卻是很多人容易忽略的一環。例如,將泡麵的外包裝去掉,僅帶內部麵體,或是將調味料分裝進小袋子,這樣既可以減少塑膠垃圾,也能更精簡背包空間。
此外,準備食物時要謹慎選擇食材,避免攜帶會產生廚餘的食材。Kawas的Jack特別強調,「不容許在山上有廚餘的情形發生!」因此在山下要做好計劃,準備剛好足夠的食物量,避免攜帶帶皮的水果或有骨頭的肉類等容易產生廚餘的食材。如果需要補充水果,可選擇例如橘子等較易保存且果皮易攜帶的水果,並務必將果皮裝袋帶下山。
- 精選適當的食物與裝備,避免產生廚餘
要成為負責任的登山客,食物的選擇與準備是另一關鍵。台北山水的浣熊推薦初學者攜帶乾燥飯,這類食品份量易控、方便攜帶且不會產生廚餘。乾燥飯、罐頭食品、即食麵等都可作為長期保質的選擇,並避免產生大量生鮮垃圾。此外,HME的大閔指出,衛生紙的分解速度在高山環境中非常慢,因此登山者應帶夾鏈袋將用過的衛生紙帶下山,這也是減少垃圾的重要行動。
至於用餐器具,避免攜帶一次性用品,改用可重複使用的環保餐具,像是鋼杯、不鏽鋼餐具和輕便的環保餐盒。這些可重複使用的器具不僅更環保,也比一次性用品更耐用,適合戶外環境。使用完畢後,僅需清水沖洗即可保持清潔。
- 避免使用化學清潔劑,愛護山林水資源
化學清潔劑對環境有潛在污染風險,尤其在水源匱乏且易污染的山區,過度使用清潔劑可能對生態造成不良影響。台北山水的浣熊建議,在登山行程中避免使用任何化學清潔劑,包括洗滌用品和牙膏。取而代之的是可以使用天然肥皂(例如純橄欖油肥皂)或簡單的清水清潔,既達到基本的清潔需求,又能保護山林水源,避免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
- 攜帶適合的「打包裝備」:垃圾袋、夾鏈袋和便便袋
登山過程中,一個簡單的夾鏈袋或垃圾袋可以有效幫助收納垃圾與廚餘,讓自己不留下任何痕跡。HME的大閔指出,台灣高山缺乏如日本登山口販賣的「便便袋」,因此許多新手對於垃圾處理缺乏概念。事實上,一個普通的非透明夾鏈袋,不僅可以用來裝廚餘或果皮,也適合裝便便、衛生紙等,避免污染山林。對於如衛生紙等難以分解的垃圾,使用夾鏈袋確保收納乾淨、不污染環境,並帶回山下進行妥善處理。
在日本的部分登山地區,推行「自備便便袋」的風氣,登山者必須將自己的排泄物帶回登山口處置。這種做法雖然目前在台灣還不普及,但卻是保護山林環境的重要方式。NORRØNA的及文也呼籲登山者養成「背多少東西上去就背多少東西下來」的自覺,若無法承受裝備重量,就應考慮是否準備充分或選擇適合的路線。
- 心態的調整:將環保納入登山計劃的一部分
NORRØNA的及文提醒登山者,應該以謙虛的態度對待山林,若無法攜帶足夠物資或無力承受裝備重量,就要重新評估自己的體能、耐力,選擇符合個人狀況的行程。這種「自我調整」的過程,能幫助登山者保持環保的心態,不在山林中留下一絲痕跡。登山前的計劃階段就應該將垃圾、廚餘與排遺處理納入考量,並依此調整行程、物資和裝備,讓山行變得更加綠色且永續。
登山不僅是體力的挑戰,更是心態的調整。愛護山林並不僅是環保的口號,而應該成為登山者的實際行動,這樣才能確保登山者與山林之間的友好互動。
結語:優質登山客的責任
從食物準備、裝備選擇到心態的轉變,成為一位優質的登山客並非難事,但卻需要我們多些心思與準備。攜帶簡單的夾鏈袋、精選適合的食材、避免化學清潔劑,以及謹記「帶進帶出」的原則,這些行動讓我們的登山體驗更愉快,也保護了山林的純淨。每位登山者的一小步,累積起來便是保護大自然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