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崔祖錫/文:林宛柔
介於高山與郊山之間,海拔1000至3000公尺之間的中級山,以其劇烈的起伏稜線、獨特的霧林生態、深邃的歷史軌跡,展現出令人屏息的壯麗與神秘,是台灣山林最深邃的篇章。相較於規劃完善的知名高山,和路線較明確的郊山,植被相豐富、山徑四通八達,被登山者稱作「最後的荒野」的中級山,需要更為進階的山野技能與知識,並非說走就走的旅程。
《島嶼裡的遠方》是第一本關於臺灣「中級山」的專書,從地理水文歷史、生態自然景觀、山野遺跡、勘查路線等,細細描繪出臺灣12大山區的中級山輪廓。作者崔祖錫登山與攝影資歷超過30年,並從事山野寫作與教育15年,將在2025年山人群像專題講座花蓮場,深入分享深埋在太魯閣、海岸山脈等東部中級山山區壯麗地景與人文歷史。而在講座之前,我們特地邀請崔祖錫來和我們分享如何向山學習,打開視角,看見山的不同面貌。
給初心者的山林通識課
在社區大學開設初階班與進階班,崔祖錫有明確的課綱與目標。初階班首重的是培養民眾對於台灣山林的認識,因此在課程規劃上有如山林的通識課: 台灣的郊山、中級山、高山山岳環境、古道與山岳民族的歷史、植物生態、山岳攝影等等無所不包,希望民眾可以透過登山活動,更深入地認識台灣的不同面貌,周末假日祖錫也會規畫結合地方社區的郊區小旅行,帶著學員探索台灣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觀。進階班則是以在台灣東部或南部秘境的中級名山3至4天的野外探勘行程為目標,學員需要自己搭設天幕帳、開立菜單與炊煮等等,因此在內容設計上會更著重於糧食計畫、外帳搭設、地圖研讀、困難地形通過、繩結與確保系統、留守制度等山野技能的知識。
「對於自己的體能缺乏鍛鍊」是祖錫在多年授課經驗中觀察到部分登山新手常犯的錯誤。他以自身在社大的教學經驗為例,有些學員即使參與多期課程,卻疏於鍛鍊體能,導致登山速度過慢,影響團隊行程,甚至需要他人協助才能完成行程。然而「體能是登山的基本條件」,缺乏足夠的體能將難以應付登山過程中的各種挑戰;也因此,祖錫現在會在課綱上要求學生需要通過體能測驗方能選課。然而,除了體能,登山技巧也相當重要:有些新手雖然體能不錯,但卻反而輕忽了需要具備的山野技能,例如缺乏路感容易迷路,或是平衡感不佳,容易在崎嶇路段發生意外。因此若要持續走進山林,向山學習就會是一個持續不間斷的過程。
對於專業登山嚮導的期許
作為中華山協體育署嚮導檢定訓練統籌,祖錫認為來上嚮導課程的學員基本上已經具備專業的技巧與長年經驗的累積,因此在課程安排上,會更著重拓展台灣山林視野、危機處理與領導統御,希望培育出來的嚮導具備以下特質:
- 對台灣山林的熱愛和深入的認識:嚮導不只是帶領民眾爬山,而是能引導他們了解台灣山林的歷史、生態、文化,進而產生情感連結。他認為,具備豐富的知識和經驗的嚮導才能夠引導民眾以不同的角度欣賞山林,並將這些知識傳遞給下一代。
- 謹慎的態度和危機處理能力:山林環境變幻莫測,嚮導必須具備高度的警覺性和謹慎的態度,才能確保團隊的安全。他也強調危機處理能力的重要性,認為一位好的嚮導需要能夠應對各種突發狀況,例如處理山難、迷路、隊員衝突等問題。
- 團隊管理和領導能力:在課程安排上,會更著重於情境演練與模擬,與其單方面的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員思考與討論應對的方式,畢竟處理人的事情,本來就不只一個標準答案,而且處理方式也會因人而異,最重要的是守住基本原則,並在山下先做好各種情境的練習,藉此提升應變能力和領導技巧。
崔祖錫認為,嚮導訓練課程只是提供一個學習的平台,讓學員接觸到登山的各個面向。他強調學員需要在實際的登山過程中不斷累積經驗,並持續精進自身的技能和知識,才能成為一位真正合格的嚮導。
登山並非說走就走的旅程,準備好再出發。
登山活動存在許多未知風險,絕對不是被網路上的美照吸引,「說走就走」的小旅行,登山新手常常忽略的錯誤是低估登山路線的難度,忽略自身體能和登山技巧的培養,導致在實際登山過程中遇到困難,甚至發生意外。祖錫建議民眾以謹慎和謙虛的心態去面對登山活動,依照下面提醒事項確認自己有沒有「準備好再出發」。
- 裝備:出發前需確認準備的裝備是符合該次登山活動所需要,有確實攜帶,也都會使用操作;短程的登山行程,更不應該掉以輕心,雨衣、頭燈等基本裝備都一定要攜帶。
- 體能:登山是一項體力活動;在規劃行程時,一定要評估自身體能是否可以完成該路線,千萬不要越級打怪,平安下山才是長久的登山之道。
- 知識:對於行程要有充分的了解,包括住宿、水源、天氣資訊、路線距離、海拔高度、危險路段等等;並且要確認團隊有足夠的山野知識技能可以應對。
- 心態:登山是一項具有風險的戶外活動,需要保持謹慎和謙虛的態度。山林環境充滿變數,即使是經驗豐富的登山者,也可能因為輕忽而發生意外。登山者應保持謙虛謹慎的心態,隨時保持警覺,並敬畏自然,避免過於自信而忽略潛在的風險。
除此之外,想要有一個安全快樂的登山回憶,其他的準備工作也需要注意:
- 選擇合適的路線:新手可以從小山或簡單的路線開始,紀錄自身的狀態,循序漸進地挑戰難度更高的路線。
- 尋找可靠的同伴:最好能找到有經驗的同伴一起登山,大家了解彼此的狀況,也可以互相照應;如果身邊沒有適合的人選,可以選擇參加聲譽良好的商業團或社大課程,千萬不要為圖方便、便宜而報名網路揪團活動。
學習山林的知識:祖錫也希望登山者能對台灣山林環境有更深入的認識和情感,他認為登山者應該了解台灣山岳的特色、歷史和生態,透過登山活動,體感台灣的不同地形面貌,探索台灣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觀,才能更深刻地體會登山的樂趣。
打造國際化台灣健行與登山環境
海外山岳健行經歷豐富的崔祖錫,認為台灣有不輸於國外的健行環境,尤其許多的都會區距離郊山不到一個小時的車程,甚至出了捷運站就可以爬山,坐擁非常棒的自然資源,培育健全登山文化風氣、打造國際化的健行環境是我們會來可以努力的方向。
- 強化登山教育,提升國民登山素質:許多人受到網路資訊影響,輕忽登山風險。建議政府應與民間合作,常態性的辦理持續登山入門課程或講座,課程內容可包含裝備、體能、風險管理、登山計畫等等,讓民眾建立正確的登山觀念,並了解登山所需的準備工作。此外,建議在國中小學階段開始融入戶外教育,提供專業的師資培訓,讓老師有足夠的經驗與能力帶領學生進入山林,培養學生對山林的認識和尊重上。
- 以國際視野規劃郊山步道生態旅遊:以健行作為深度的慢活旅遊為國際熱門觀光趨勢,台灣的郊山步道網絡發達且容易抵達、山區內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與生態資源,若結合在地社區食宿資源與在地人文風情,實有潛力發展成為國際觀光項目。政府應以國際化的思維,整合交通、住宿、特產美食、旅遊設施等資源;建立完善的多語言資訊平台,提供路線、交通、住宿等資訊查詢和完整的步道介紹,打造更完善的遊憩體驗,讓外國旅客在健行之餘,也能夠體驗在地文化和生活。
崔祖錫
山岳探險與旅遊攝影玩家與作家,中央物理系、台大森林所畢業。登山與攝影資歷超過30年,並從事山野寫作與教育15年。專長為台灣無人區中級山探勘、高山百岳領域、深度旅遊、海外登山健行、自態與風景攝影等等,因本身個性閒散,百岳數永遠都是99座。著有《登山,才看得見最美麗的台灣》(高寶)、《2013台灣平地望高山之美》(晨星)、《台灣小百岳》(台灣山岳/共同作者)。
【延伸閱讀】
- 崔祖錫的山岳探險FB: https://reurl.cc/jynGjZ
- 島嶼裡的遠方:https://reurl.cc/ZVYlXa
- 社區大學成人山野教育與活動經驗談與展望: https://reurl.cc/jynG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