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宛柔 圖/Lupo Wang
新竹李棟山步道小檔案
海拔1914公尺的李棟山,是小百岳之一,山頂設有一等三角點及一等衛星控制點,現存一古堡遺跡。李棟山古堡是日據時期日軍於山頂所建之要塞城堡,在此駐重兵以鎮壓泰雅族人。佈局成方型,佔地兩百餘坪,城牆四周築有槍孔及砲台。自李棟山莊往李棟山古堡有山徑與舊時林道,兩者皆非官方列管的步道,出發前可至健行筆記查找相關資料與軌跡檔案。山徑原始較為陡峭,林道寬廣沿著山腰之字上坡,主要叉路口設有牌誌木樁並訂有黃色反光通訊牌誌。然山區訊號微弱,通訊與上網品質不若山下穩定。
學習離線地圖,避免不必要的迷途山難
根據消防署統計,自104年至113年共計發生3,450件山域事故,其中以「迷路」1,263件最多,約占事故總數的37%,而最常發生此類山域事故的地點即在中級山區。而本次活動地點所在的新竹縣,在113年則有33件山域事故,其中有2件因地形因素而無法及時求援報案,增加了搜救的困難度與時間成本。其中,除了尖石鄉北得拉曼步道、高島縱走路線(高台山、中島田山等)、關西鎮石牛山等熱門登山路線外,許多看似普通的健行步道也可能發生山域事故,這代表著如果民眾在山行前有做好事前準備,則許多迷途意外是可以預防的。
山路在走,地圖要有。地圖與定位可以協助山友在山路行進間知道「我在哪」和「我要往哪裡去」;現在在科技的加持下,山友只要在上山前先下載離線地圖圖資,爬山時透過GPS定位與地圖APP,就可以減少迷途機率,平安返家。講師泓均與Lupo也特別提醒使用地圖APP特別要注意的地方:
- 不要使用google map作為山區導航地圖
Google Map第一需要網路環境下載圖資,第二山區的資訊非常簡陋,第三沒有等高線,因此十分不適合在爬山時使用。建議可以使用山林日誌(iOS)、蛙弟(Android)、綠野遊蹤(Android)、OruxMaps(Android)或是Gaia(iOS和Android);其中除了Gaia免費版本,其他APP都有臺灣山區資訊的魯地圖(Rudy Map)。
- 要在山下下載完成離線地圖圖資與軌跡檔
第一次使用APP的新手,記得在山下網路環境品質良好的地方開啟安裝好的地圖APP,使其下載完成地圖圖資,以確認在沒有網路的環境,APP可以顯示完整資訊。此外,也建議在山上前先在網路上下載欲攀登路線的軌跡檔案,下載前可參考其登山行程、比對其他人的軌跡檔案,並留心錄製的時間。
- 留意周遭環境不要盡信離線地圖圖資資訊
魯地圖是運用開放街圖(Open Street Map)圖資、山友分享與建議修正的路線資料,和內政部開放的20米解析度DEM資料所產製,隔周四更新圖檔。因此圖資上的軌跡資訊有些可能實際上山徑並不明顯,或是突然崩塌但還來不及更新;加上每台手機的GPS定位都會有誤差,因此山友自己錄製的軌跡路線,很有可能會偏離地圖上的山徑標示,或是和下載的軌跡檔沒有疊合。山友在爬山時,除了藉用離線地圖去判斷所處位置跟要前進的方向,更要留意周遭環境與腳下地形。
必備刁山小包,迷途時讓自己有能力在山上過一夜
關於迷途,泓均也曾在拼圖戶外的臉書粉專分享,造成迷途的原因主要是自然環境及登山者的個人人為影響,前者可能是植被茂密、路線指示不清等一些山域事故熱點;而後者則是登山者是否具有「判斷腳下路徑為登山步道的能力」,以及「自我覺察的敏感度」。實際上迷途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許多登山者在一開始覺得不太對勁時,並不願意停下腳步冷靜思考或定位自己所在位置,直到可能已經完全偏離路徑無法分辨方位時,才肯真正承認自己迷途,而此時已經很難做出適時合理的修正,而是要思考如何對外求援,以及想方設法讓自己有在山上待援一晚的維生能力。
泓均詢問學員如果不幸發生迷途,首重保溫、找水、還是糧食?而這背後其實關係到一個至關重要的333原則 : 一旦失溫僅能維持生命3小時、沒水喝可達3天,不進食則至少可達3週。由於氣溫隨高度垂直遞減、夜間霧氣下降及幅射冷卻的影響,山上的夜晚特別的冷,因此無論是爬郊山還是高山,是單日還是多日行程,登山者都務必要善用身上的裝備,想方設法讓自己在山上過一晚,提升獲救機率。
泓均向學員展示他的登山小包,主要有大塑膠袋、天幕、打火機、蠟燭、口哨、奇異筆。功能有三:
- 蓄暖
要做好保溫的工作,首要是阻絕體熱的散失,因此可以罩住全身的大塑膠袋、緊急避難毯、露宿袋、甚至是小飛俠雨衣等可以抗風防雨的裝備就非常重要。不過Lupo有特別提醒,若是攜帶小飛俠雨衣,因為它的材質不耐磨,容易被植被或是小石頭刮破,所以非必要時刻不要拿出來使用,避免喪失續暖的功能。使用時,則是把所有通風的地方遮蔽好,留下可以呼吸的空間即可;此外,登山隊伍也可以考慮將天幕列為公裝,若隊伍不得已迫降,全員面對面坐下並將天幕罩在身上,留意將所有邊角壓在屁股下,在近似密閉的空間很快就會覺得暖和。
- 產熱
蠟燭與打火機的主要功能是為了增加外部提供給身體的熱能,在寒冷低溫的夜晚,這類幫助身體快速產熱的工具特別重要。在不會燃燒到周邊物品,以及通風良好的狀況下,可以搭配大塑膠袋使用,增加產熱的效果。
- 放大自己
奇異筆、哨子則是放大自身在山林中被看見的機會: 製造人為痕跡或是非自然的聲響,讓搜救隊伍可以在山林環境中找出不尋常的線索,加速搜救的效能。不過泓均也特別提醒,在山上應盡可能留下有指示性的記號。譬如說箭頭方向等等,過往曾有失聯案例是搜救隊伍在溪谷看到SOS的石頭字樣,但因欠缺進一步的線索,最後仍然沒有找到人。
迷途報案求援電話 – 119? 112?
若門號所屬的電信業者有訊號,則優先使用119報案;若該電信業者在山區無訊號,但是所處位置在任一電信基地台訊號涵蓋範圍內,即便手機沒有SIM卡,只要還有電力,就可以撥打112求援。
告知山下留守人登山行程,多天數行程需有通聯計畫
因近年山域事故眾多,在各單位的多方宣導下,越來越多民眾開始留意到沒有一起去爬山的山下隊友–留守人的重要性,然而在一些事前準備的細節上,仍有許多可以去精進的地方: 包括像是讓留守人知道完整登山行程、確實於入園資料等填寫正確留守與緊急聯絡人資料;若是長天數的路線,則應於出發前和留守人開會,確認通聯時間與備援計劃,若高山天氣有變化方能及時應變。若身旁無適合留守人,建議申請第三方留守平台。
學員經過今日的課程,建立具備基本地圖、方位觀念,讓手機成為良好的登山規劃、紀錄與定位的輔助工具;並藉由短暫的偏離步道體驗,實際感受到迷途者試圖在樹林中返回主要步道路徑,是十分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執行單位: 拼圖戶外工作室
『讓身為台灣人的大家,都能安全的登山。拼圖戶外工作室透過辦理登山安全課程,提升大家登山相關的知識、技能;舉辦登山相關活動,用更多元、友善環境、以安全下山為目標,帶大家一起走進台灣的山。
- 官方網站: https://www.puzzleoutdoor.com/
關於山林知事村
山林知事村為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為推廣「負責任登山」態度所打造的登山知能品牌,透過主題講座與踏查活動,邀請專業職人與優質團隊,透過他們的分享與帶領,提升民眾對於自然環境的覺察與關懷,並建立登山安全與無痕山林的知識和態度,開心走入山林,平安回家。